热门站点| 世界资料网 | 专利资料网 | 世界资料网论坛
收藏本站| 设为首页| 首页

宁波市烟尘防治管理办法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7-12 07:23:09  浏览:8242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宁波市烟尘防治管理办法

浙江省宁波市人民政府


宁波市烟尘防治管理办法
宁波市人民政府



第一条 为防治烟尘污染,保护和改善大气环境质量,保障人体健康,促进经济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和其他有关规定,结合本市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本市范围内拥有各种炉、窑、灶等燃烧装置及其附属设施的单位及个体经营者。
第三条 市、县(市)、区环境保护部门,是对烟尘防治实施统一监督管理的机关,负责组织本办法的实施。
各级计划、经济、规划、工商、劳动等部门,应根据各自的职责,配合环境保护部门做好烟尘防治工作。
第四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大气环境不受烟尘的义务,有对造成烟尘污染的单位和个体经营者进行检举、控告的权利。
第五条 烟尘防治管理实行排污许可证制度。排污单位必须向当地环境保护部门申报登记,领取排污许可证。
排污许可证实行年检验审,对达不到烟尘排放规定标准的,限期治理。
第六条 新增、更新、改造炉、窑、灶,必须落实消烟除尘设施和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使用的措施,并报所在地的环境保护部门审批。
第七条 在风景名胜区和其他需要特别保护的区域内,不准新设置燃煤的炉、窑、灶。在烟尘控制区内不得新设置手工操作的燃煤炉、灶。在规划居住区严格控制新建煤炉、窑、灶。
本市海曙、江东、江北区的中山路、药行街、江厦街、解放路、百丈路、人民路两侧禁止新设置燃煤炉、窑、灶。本市其他县(市)、区人民政府可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划定禁止新设置燃煤炉、窑、灶的地段。
第八条 无排污许可证的单位和个体经营者,不得使用燃烧器械及其附属设施。
第九条 环境监测机构对炉、窑排放的烟尘实行年度监测。
烟尘控制区内的锅炉、工业炉窑按有关规定实行定期监测,并同时测试除尘效率。测试结果作为排污许可证年检验审的依据。
第十条 各种炉、窑排放的烟尘浓度,按照《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13271-91)和《工业炉窑烟尘排放标准》(GB9078-88)执行。
第十一条 对现有的各种炉、窑、灶,都应采取有效的消烟除尘措施,并制定严格的操作规程,加强操作管理,使烟尘排放达到规定的标准。
烟尘控制区内现有手工操作的燃煤炉、窑、灶,应当分期分批淘汰,逐步使用清洁能源(柴油、气、电),具体实施计划由环境保护部门会同经济综合主管部门负责下达,各有关部门组织实施。
第十二条 各种锅炉、窑炉、灶必须采用国家推广的炉型和除尘器,并采用无烟燃烧技术。
第十三条 烟尘排放达不到规定要求的,由环境保护部门按国家规定收取超标准排污费。
第十四条 对排烟装置及其附属设施不符合要求的,由环境保护部门根据烟尘控制区内外的不同情况和要求,提出限期治理意见,报同级人民政府决定。
第十五条 任何单位和个体经营者,不得销售、转移未经劳动、节能、环境保护部门鉴定合格的锅炉和消烟除尘设备。
第十六条 各种消烟除尘设施未经当地环境保护部门批准,不得闲置或擅自拆除。因燃烧器械和除尘设施损坏而冒黑烟或烟尘排放浓度超标时,应采取措施及时修复,同时立即报告环境保护部门。
第十七条 严禁在人口集中地区焚烧沥青、油毡、橡胶、塑料、皮革以及其他产生有毒有害烟尘和恶臭气体的物质;特殊情况下确需焚烧的,须报当地环境保护部门批准。
第十八条 违反本办法的,由环境保护部门按下列规定予以处罚:
(一)违反第五条规定,拒绝排污申报或者谎报的,处以300元以上3000元以下的罚款。
(二)违反第六条、第七条、第八条规定的,新安装的炉、窑、灶不得启用运行,并处以2000元以上20000元以下的罚款。
(三)违反第十一条规定,烟尘排放超标的,处以5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的罚款。
(四)违反第十四条规定,对经限期治理逾期未完成治理任务的,除按国家规定加收超标准排污费外,可以根据所造成的危害后果,由环境保护部门处以5000元以上30000元以下罚款或者由作出限期治理决定的人民政府责令停业、关闭。
(五)违反第十五条规定,擅自销售或转移锅炉和消烟除尘设备的,处以销售价25%的罚款,并承担治理责任。
(六)违反第十六条规定,未经环境保护部门同意,擅自闲置或者拆除消烟除尘设施而导致烟尘超标排放的,处以5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的罚款。
(七)违反第十七条规定,未经批准焚烧沥青、油毡、橡胶、塑料、皮革等物质的,处以1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的罚款。
(八)拒绝环境保护监察人员现场检查或者在被检查时弄虚作假的,可处以300元以上3000元以下的罚款。
第十九条 当事人对行政处罚决定不服的,可以依法申请复议或提起诉讼。当事人逾期不申请复议,也不向人民法院起诉,又不履行处罚决定的,由作出处罚决定的机关依法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第二十条 本办法由市环境保护局负责解释。
第二十一条 本办法自一九九○年四月一日起施行。



1996年4月1日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煤炭内部审计机构计算机辅助审计办法

煤炭部


煤炭内部审计机构计算机辅助审计办法

第一条 为规范煤炭内部审计机构计算机辅助审计工作,提高计算机辅助审计工作质量,根据审计署《审计机关计算机辅助审计办法》和煤炭工业部《煤炭行业内部审计工作暂行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计算机辅助审计,是指煤炭内部审计机构、审计人员将电子计算机作为辅助审计工具,对被审计单位财务收支、经营管理及其计算机应用系统实施的审计监督。
本办法所称计算机应用系统,是指被审计单位与财务收支、经营管理有关的电子计算机应用系统。
第三条 煤炭内部审计人员将计算机作为辅助审计工具实施审计,主要包括下列内容:
(一)审计业务所需法律、法规的辅助检索;
(二)对被审计单位财务报表的辅助分析;
(三)对被审计单位的计算机应用系统进行符合性检验;
(四)分析审计风险和确定审计范围;
(五)对被审计单位的财务收支进行检查;
(六)被审计单位的经营管理信息系统进行检查;
(七)形成审计工作底稿;
(八)形成审计报告、审计意见书和审计决定;
(九)对审计资料的管理;
(十)对审计项目计划的管理;
(十一)对审计档案的管理;
(十二)对审计业务的综合、统计和分析;
(十三)其他内容。
第四条 计算机辅助审计工作应当由经过计算机专业培训,并取得国家统一颁发的上岗证书的审计人员担任。
第五条 煤炭内部审计机构应当定期对承担计算机辅助审计的审计人员开展专业进修和岗位培训。
煤炭内部审计机构应当鼓励或组织审计人员,参加国家组织的全国计算机软件专业技术资格或水平的统一考试。
第六条 煤炭内部审计机构实施计算机辅助审计时,可以聘请计算机审计专家参加。
第七条 应用计算机管理财务收支及其他经济活动的煤炭企事业单位,必须接受煤炭内部审计机构使用计算机作为辅助审计工具对其财务收支及计算机应用系统进行的审计监督。
第八条 煤炭企事业单位的计算机应用系统应当给内部审计留有数据接口和必要的工作空间,数据接口应当能将计算机应用系统中应用的数据转换成煤炭内部审计机构指定的格式输出。
第九条 煤炭企事业单位财务部门必须按照规定的期限和要求,向内部审计机构报送计算机应用系统开发的验收报告、申请使用该系统的报告、与之配套的管理制度和措施以及计算机应用系统变动情况等资料。
第十条 煤炭内部审计机构实施计算机辅助审计时,被审计单位应当向煤炭内部审计机构和审计人员提供审计监督所需要的原始技术资料和原始数据。
第十一条 审计人员在工作中获取有关被审计单位的文档资料和电子数据时,必须按规定履行使用手续。使用被审计单位的电子帐表数据,应视同使用相应的纸质帐表资料。
第十二条 煤炭内部审计机构实施计算机辅助审计时,不应当影响被审计单位计算机应用系统的运行和损害该系统,不得向该系统中写入或改写任何信息。
第十三条 煤炭内部审计机构组织推广使用自行开发的计算机审计软件,应当根据该软件的应用范围,提请煤炭工业部审计管理部门报有关部门对其组织测评,并取得合法使用权后才能正式使用。
第十四条 审计人员在编制计算机辅助审计方案前,应当了解被审计单位计算机应用系统软件、硬件的设置和系统的基本功能,以及被审计单位提供的数据接口。
第十五条 编制计算机辅助审计方案时,除应当遵循《煤炭内部审计机构审计方案编制准则》的有关规定外,还应当包括拟使用的计算机软件、硬件配置,必须进行的测试项目及所需技术条件等。
第十六条 用计算机辅助实施抽样审计时,抽样审计中使用的随机数表或由计算机程序产生随机数的程序,应当使用审计署统一规定的随机数表或审计署认可的计算机程序产生随机数的程序。
第十七条 对被审计单位计算机应用系统测试获取审计证据时,审计人员应当检测计算机应用系统相关的内部控制是否存在、有效,及其对审计证据可靠性的影响。
第十八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废止原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国防科技工业技术基础科研管理办法》和《国防基础科研管理办法》的决定

工业和信息化部


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废止原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国防科技工业技术基础科研管理办法》和《国防基础科研管理办法》的决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令第17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决定:原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2002年1月16日发布的《国防科技工业技术基础科研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令第8号)、《国防基础科研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令第9号),自2011年1月1日起废止。
                        部 长  李毅中
                          二〇一〇年十一月二十日


版权声明:所有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京ICP备1401725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