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站点| 世界资料网 | 专利资料网 | 世界资料网论坛
收藏本站| 设为首页| 首页

民法典(民法典-第1201至1300条)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5-27 17:51:12  浏览:8208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民法典(民法典-第1201至1300条)

澳门


民法典


[ 民法典 - 目录 ] [ 民法典 - 条文目录 ] [ 第39/99/M号法令 ] [ 民法典 - 第001至100条 ] [ 民法典 - 第101至200条 ] [ 民法典 - 第201至300条 ] [ 民法典 - 第301至400条 ] [ 民法典 - 第401至500条 ] [ 民法典 - 第501至600条 ] [ 民法典 - 第601至700条 ] [ 民法典 - 第701至800条 ] [ 民法典 - 第801至900条 ] [ 民法典 - 第901至1000条 ] [ 民法典 - 第1001至1100条 ] [ 民法典 - 第1101至1200条 ] [ 民法典 - 第1201至1300条 ] [ 民法典 - 第1301至1400条 ] [ 民法典 - 第1401至1500条 ] [ 民法典 - 第1501至1600条 ] [ 民法典 - 第1601至1700条 ] [ 民法典 - 第1701至1800条 ] [ 民法典 - 第1801至1900条 ] [ 民法典 - 第1901至2000条 ] [ 民法典 - 第2001至2100条 ] [ 民法典 - 第2101至2161条 ] [ 民法典 - 词汇索引 ]


第五章
占有之保护
第一千二百零一条
(防止之诉)
如占有人有合理理由恐防其占有受他人妨害或侵夺,此受威胁之占有人得声请勒令作出威胁行为之人不得作出伤害行为,否则须对因此而造成之损害负责及可能受到其它可予适用之处罚。
第一千二百零二条
(自力救济及司法保护)
受妨害或被侵夺之占有人,得按第三百二十八条及第三百二十九条之规定运用本身之力量及威严,或得向法院求助,以保持或回复其占有。
第一千二百零三条
(占有之保持及回复)
一、属向法院求助之情况,在受妨害或被侵夺之占有人是否拥有本权之问题上其权利尚未否定之时,其占有须予保持或回复。
二、如占有不超过一年,则占有人仅在其对抗之人不具较佳之占有时,其占有方可予以保持或回复。
三、有依据之占有视为较佳之占有;如属无依据之占有,则以时间较先者为较佳之占有;占有同时开始者,则以现时之占有为较佳之占有。
第一千二百零四条
(强暴侵夺)
遭强暴侵夺之占有人有权透过保全措施暂时回复其占有,而无须经过听取侵夺者陈述之步骤,且不影响以上各条规定之适用。
第一千二百零五条
(非表见地役权之排除)
一、以上各条所指之诉权,不适用于非表见地役权之保护,但占有属有依据,且系从供役地所有人取得或从曾将供役地转移予该所有人之人取得者除外。
二、为着上款规定之效力,拥有可设定地役权之其它物权之人等同于所有人。
第一千二百零六条
(正当性)
一、保持占有之诉,得由占有受妨害之人或其继承人提起,但仅可针对作出妨害之人提起;然而,如属损害赔偿之诉,则亦可针对其继承人提起。
二、回复占有之诉,得由占有被侵夺之人或其继承人提起,且不仅得针对作出侵夺之人或其继承人,亦得针对正占有该物之人,只要后者在取得占有时已知悉该侵夺之事实。
第一千二百零七条
(失效)
一、保持或回复占有之诉不在发生妨害或侵夺事实后一年内提起者,有关诉权即告失效。
二、占有之侵夺系以强暴或隐秘之手段作出者,上述之一年期间仅自相对于占有被侵夺之人强暴手段终止或相对于占有被侵夺之人有关占有转为公然之日起算。
第一千二百零八条
(保持或回复占有之效力)
保持占有、透过司法途径回复占有之人,又或在法律之限制范围内行使自力救济而保持或回复占有之人,其占有视为从未受妨害或侵夺。
第一千二百零九条
(损害赔偿及回复占有之负担)
一、保持或回复占有之占有人,有权就因占有受妨害或侵夺而遭受之损失收取赔偿。
二、回复占有之费用由作出侵夺之人负责,且回复占有在侵夺地为之。
第一千二百一十条
(第三人异议)
占有人之占有因法院命令作出之措施而受侵犯者,该占有人得按诉讼法律之规定,透过提出第三人异议以保护其占有。
第一千二百一十一条
(共同占有之保护)
一、每一共同占有人,不论其所占部分之大小,均可为保护本身占有或共同占有而使用以上各条所指出之方法对抗第三人,而第三人则不得以有关占有并非完全属于该共同占有人为由而对抗之。
二、有关共同占有之一切其它事宜,均适用本章之规定。
第六章
取得时效
第一节
一般规定
第一千二百一十二条
(概念)
取得时效系指占有人对涉及所有权及其它用益物权之占有持续一定期间后,即可取得与其行为相对应之权利,但另有规定者除外。
第一千二百一十三条
(取得时效之追溯力)
取得时效一经主张,其效力追溯至占有开始之时。
第一千二百一十四条
(取得权利之能力)
一、凡可取得权利之人,均可因取得时效而取得权利。
二、无行为能力之人,不论透过本人或其法定代理人,均可因取得时效而取得权利。
第一千二百一十五条
(在持有情况下之取得时效)
持有人不得透过取得时效取得占有之本权,但占有之名义已转变者除外;然而,在此情况下,完成取得时效所需之时间仅自出现该转变时起计。
第一千二百一十六条
(共同占有人之取得时效)
共同占有人中之一人因取得时效而就共同占有之物取得权利者,亦惠及其它共同占有人。
第一千二百一十七条
(时效规则之适用)
有关时效中止及中断之规定,以及第二百九十三条、第二百九十五条、第二百九十六条及第二百九十八条之规定,经作出必要配合后,适用于取得时效。
第二节
不动产之取得时效
第一千二百一十八条
(不能适用取得时效之权利)
一、不得因取得时效而取得下列权利:
a) 非表见地役权,但占有属有依据,且系从供役地所有人取得者除外;
b) 使用权及居住权,但占有属有依据,且系从附有该物权负担之房地产所有人取得或从曾将有关房地产转移予该所有人之人取得者除外。
二、为着上款规定之效力,拥有可设定上述物权之其它物权之人等同于所有人。
第一千二百一十九条
(有依据之占有及依据之登记)
如属有依据之占有,且已就取得占有之依据作出登记,则取得时效经过下列期间完成:
a) 占有属善意者,由登记日起计继续达十年;
b) 占有即使属恶意者,由登记日起计继续达十五年。
第一千二百二十条
(单纯占有之登记)
一、如属无依据之占有,或未就取得占有之依据作出登记,但已就单纯占有作出登记,则取得时效经过下列期间完成:
a) 占有属善意者,由登记日起计继续达五年;
b) 占有即使属恶意者,由登记日起计继续达十年。
二、仅在承认占有人已和平及公然占有标的物五年或五年以上之判决转为确定后,单纯占有方可予以登记。
第一千二百二十一条
(登记之欠缺)
不论占有是否属有依据,只要占有之依据及单纯占有均无作出登记,善意占有之取得时效仅在经过十五年后方完成,而恶意占有之取得时效则仅在经过二十年后方完成。
第一千二百二十二条
(强暴或隐秘之占有)
如占有以强暴或隐秘之手段取得,则适用经作出必要配合之第一千二百二十五条之规定。
第三节
动产之取得时效
第一千二百二十三条
(须登记之物)
在下列情况下,因取得时效而取得须登记动产之物权:
a) 属有依据之占有,且已就取得占有之依据作出登记者,善意占有人已继续占有达两年,而恶意占有人已继续占有达四年;
b) 如无登记,则不论是否属善意或属有依据之占有,占有人已继续占有达十年。
第一千二百二十四条
(不须登记之物)
占有不须登记之物,如属有依据且属善意,其取得时效于继续占有达三年时完成;不论是否属有依据或属善意之占有,取得时效均于继续占有达六年时完成。
第一千二百二十五条
(强暴或隐秘之占有)
一、如占有以强暴或隐秘之手段取得,则取得时效之期间仅自强暴手段终止或占有转为公然之时起计。
二、然而,就相对于占有被侵夺之人,强暴手段仍未终止或占有仍未转为公然之前,如占有物被转移予善意第三人,且第三人系和平及公然取得占有,则其取得时效之期间自其取得占有之时起计;但在假设对占有被侵夺之人不存在强暴占有、亦不存在隐秘占有时应予适用之取得时效期间再加上五分之一后之时间尚未经过者,第三人之取得时效不会完成;然而,上述之增加时间不得少于一年。
第二编
所有权
第一章
所有权通则
第一节
一般规定
第一千二百二十六条
(所有权之标的)
只有物方可成为本法典所规范之所有权之标的。
第一千二百二十七条
(商业企业及知识产权)
一、商业企业、著作权及工业产权由特别法例规范。
二、然而,如本法典之规定与商业企业、著作权及工业产权之性质相合,且与为商业企业及该等权利而制定之特别制度无抵触,则本法典之规定亦补充适用于商业企业、著作权及工业产权。
第一千二百二十八条
(澳门地区及其它公法人之所有权)
属于澳门地区或其它公法人之物之所有权,就其未受特别规范之事宜,亦适用本法典中与该权利本身之性质无抵触之规定。
第一千二百二十九条
(所有权之内容)
物之所有人,在法律容许之范围内及在遵守法律规定之限制下,对属其所有之物享有全面及排他之使用权、收益权及处分权。
第一千二百三十条
(物权法定原则)
除法律规定之情况外,不容许对所有权设定物权性质之限制或其它具有所有权部分内容之权利;凡透过法律行为而产生之不符合上述要求之限制,均属债权性质。
第一千二百三十一条
(可解除及有期限之所有权)
一、所有权得以附条件方式设定。
二、仅在法律特别规定之情况下,方容许设定有期限之所有权。
三、对于附条件之所有权,适用第二百六十五条至第二百七十条之规定。
第一千二百三十二条
(征收)
除法律规定之情况外,不得剥夺任何人全部或部分之所有权。
第一千二百三十三条
(征用)
仅在法律规定之情况下,方得在一段期间内征用属私产之物。
第一千二百三十四条
(损害赔偿)
财产因公用或私用而被征收,或财产被征用时,财产之所有人及受影响之拥有其它物权之人均有权收取适当之损害赔偿。
第二节
所有权之保护
第一千二百三十五条
(请求返还所有物之诉)
一、物之所有人,得透过司法途径要求占有或持有属其所有之物之任何人承认其所有权,并向其返还该物。
二、所有权一经承认,则仅在法律规定之情况下,方得拒绝返还所有物。
第一千二百三十六条
(因返还而生之负担)
须返还之物曾被侵夺者,因返还而生之费用由侵夺人负责,且返还须在侵夺地为之。
第一千二百三十七条
(请求返还所有物之诉权不罹于时效)
请求返还所有物之诉权,不因时间之经过而罹于时效,但对因取得时效而取得之权利并不构成影响。
第一千二百三十八条
(否认他人权利之诉)
一、第三人声称对一物拥有权利,且此行为足以导致该物之所有人受到损害时,该物之所有人得提起旨在宣告第三人之权利不存在之诉讼。
二、如第三人对所有人之侵害或妨害正在进行中,则所有人得声请法院命令第三人停止此种行为,且第三人须作出损害赔偿及受到按有关情况可予适用之其它处罚。
三、否认他人权利之诉权不因时间之经过而罹于时效。
第一千二百三十九条
(自力救济)
容许以第三百二十八条及第三百二十九条所规定之自助行为或正当防卫保护所有权。
第一千二百四十条
(其它物权之保护)
本节之规定,经作出必要配合后,适用于各种物权之保护。
第二章
所有权之取得
第一节
一般规定
第一千二百四十一条
(取得方式)
所有权系透过合同、继承、取得时效、先占、添附及其它法律规定之方式而取得。
第一千二百四十二条
(取得时刻)
所有权在以下所指之时刻取得:
a) 属合同者,第四百零二条及第四百零三条所指定之时刻;
b) 属继承者,继承开始之时刻;
c) 属取得时效者,占有开始之时刻;
d) 属先占或添附者,有关事实发生之时刻。
第二节
先占
第一千二百四十三条
(可先占之物)
动物及其它动产,如从来无物主或已被其所有人抛弃、遗失或隐藏者,均可透过先占而取得,但因以下各条所规定之限制而不可取得者除外。
第一千二百四十四条
(打猎及捕渔)
对处于大自然自由状态之野生动物之先占,由有关打猎及捕鱼之特别法规范。
第一千二百四十五条
(在专设围栏内之野生动物)
一、在设有人工管理之特定围栏内生活之野生动物,投往属另一主人之围栏内生活时,如无法辨认,即归该人所有;如能辨认者,动物之原主人得在不引致该人遭受损害之情况下将之取回。
二、然而,如证明该等动物系被有关围栏主人以诱骗方式或诡计引入,则该人有义务将动物交还予原主人,不能交还时,则须支付相当于该等动物本身价值之三倍金额。
第一千二百四十六条
(逃脱之凶猛动物)
如凶猛及具侵害性之动物,从主人对其设置之围笼逃脱,则任何发现该等动物之人,均得自由将之毁灭或先占。
第一千二百四十七条
(遗失之动物或动产)
一、某人拾得遗失之动物或其它动产,且知悉有关物主时,应将之返还予该人或就物之拾得向其作出通知;如不知何人为物主,则应在考虑拾得物之价值后以最适当之方式就该物之拾得作出公告,又或通知警察当局,但如有习惯,则应依习惯处理。
二、拾得物所具有之价值明显超过澳门币二千元者,拾得人必须通知警察当局。
三、如在作出物之拾得之公告或通知后一年内,未有物主认领,则遗失物即归拾得人所有。
四、拾得人将物返还物主后,有权就所遭受之损失及作出之开支收取赔偿,并有权按拾得物在交出时所具之价值索取报酬。报酬之计算方法如下:价值为澳门币二千元或二千元以下者,取其百分之十;价值为澳门币二千元以上至二万元者,就超过澳门币二千元之部分,另取其百分之五;价值为澳门币二万元以上者,就超过二万元之部分,再取其百分之二。
五、拾得人就上款所指之债权对拾得物享有留置权,且在其本人无故意或重大过失之情况下,无须对物之失去或毁损负责。
第一千二百四十八条
(埋藏物)
一、某人发现被隐藏或埋藏之具一定价值之动产,且不能确定其物主时,即成为该发现物一半之所有人,而其余一半则属于隐藏或埋藏该物之动产或不动产之所有人。
二、发现之人应按上条第一款及第二款之规定,就其发现一事作出公告或通知当局;但埋藏物被隐藏或埋藏明显超过二十年者除外。
三、如发现之人不遵守上款之规定,或在明知何人为物主之情况下将发现物全部或部分据为己有,或对隐藏或埋藏发现物之物之所有人隐瞒有关发现一事,则丧失本条第一款所赋予之权利,且其可能以所有人之身分而取得之权利亦告丧失,而前者所指之权利则转为澳门地区所有。
四、用益权人在其用益物中发现任何埋藏物者,应遵守本条对在他人所有物上发现埋藏物之人所作之规定。
第三节
添附
第一分节
一般规定
第一千二百四十九条
(概念)
属于一人所有之物,与不属于该人之他物附合或结合为一体时,即产生添附。
第一千二百五十条
(种类)
一、添附完全由自然力量产生者,称为自然添附;如透过人为事实使属于不同物主之物附合或混合,或一人对属于他人之材料加工且其工作结果与该属他人所有之物混合,则产生人工添附。
二、人工添附按照物之性质分为动产之人工添附与不动产之人工添附。
第二分节
自然添附
第一千二百五十一条
(一般原则)
一、基于自然原因而附在一物上之一切,均属于该物之物主所有。
二、然而,任何物因被强大之自然力卷走而投落在他物之上者,则适用第一千二百四十七条之规定,但第四款中涉及报酬权方面之规定除外。
第三分节
动产之人工添附
第一千二百五十二条
(善意之附合或混合)
一、如一善意之人将属其所有之物与他人之物附合或混合,以致两物不能分离,或两物虽可分离,但将导致其中某一部分受损时,则合成物或混合物归拥有具较大价值之物之物主所有,但该物主须对另一物之物主作出损害赔偿或交付等值之物。
二、如两物价值相等,且两物主对合成物或混合物之归属不能达成协议,则由两物主各自出价竞逐,而该物将判给出价较高之人;在算出属于另一物主之部分在出价中所占之价额后,获判给之人即须向该物主支付该金额。
三、上述之利害关系人不愿出价竞逐时,应将该物出卖,而每一利害关系人则按其所占之部分分配出卖所得。
四、在以上数款所指之任一情况下,如被附合或混合之他物之物主选择收取有关之损害赔偿而不欲取得附合物或混合物,则作出附合或混合行为之人即有义务取得该物,即使该被附合或混合之物具有之价值较高亦然。
第一千二百五十三条
(恶意之附合或混合)
一、如附合或混合之行为系出于恶意,且他人之物可在不受损之情况下被分离,则应将之返还其物主,且该物主尚有权就所受之损害收取赔偿。
二、然而,如他人之物非受损即不能分离,且其物主不欲取得合成物或混合物及支付按不当得利规则计得之价额予作出附合或混合行为之人,则此人应向该物主返还其物之价额及作出损害赔偿。
第一千二百五十四条
(偶然之附合或混合)
一、如附合或混合出于偶然,且对因附合或混合而被结合之物非损毁其一即不能使该等物分离,则该等被结合之物由拥有其中具较高价值之物之物主取得,但该物主应支付他物之合理价额;然而,如该物主不欲作出此行为,则由具较低价值之物之物主享有上述权利。
二、各物主均不欲取得上述之物时,应将之出卖,而各物主则按其物所占之部分取得相应之价金。
三、如两物价值相等,则应按第一千二百五十二条第二款及第三款之规定处理。
第一千二百五十五条
(善意加工)
一、如一善意之人加工于他人之动产,使其以新形态出现,且不能回复原状,或必须失去因加工而产生之价值方能回复原状,则该加工物归加工人所有;然而,在后一情况下,如因加工而产生之价值不超过原材料之价值,则材料之物主有权选择取得加工物或选择按下款规定要求赔偿。
二、在上款所指之任一情况下,取得加工物之人必须赔偿另一人属其所有之价额。
第一千二百五十六条
(恶意加工)
一、如加工系出于恶意,则应将加工物按其所处之状况返还其物主,并对该物主作出损害赔偿;如因加工而增加之价值不超过原物价值之三分之一,则物主无须对加工人作出赔偿;如增加之价值超过三分之一,则物主应偿付超出该三分之一数值之价额。
二、如被加工物之物主选择就其物之价额及其遭受之损害收取赔偿,而不欲取得该物,则加工人必须取得加工物。
第一千二百五十七条
(构成加工之情况)
使用他人之材料书写、着色、绘画、拍照、印刷、雕刻或作出其它类似行为,均构成加工之情况。
第四分节
不动产之人工添附
第一千二百五十八条
(以他人之材料作成之工作物)
一、在自己土地上,以他人之材料建造工作物之人,取得其所使用之材料,但须支付有关价额及作出可能之赔偿。
二、为着上款规定之效力,在他人土地上拥有地上权之人,或因拥有其它物权而可在他人土地上建造并成为建造物物主之人,在该土地上所作之建造等同于在自己土地上作出之建造。
第一千二百五十九条
(善意在他人土地上作成之工作物)
一、如一善意之人在他人土地上建造工作物,且该等工作物使房地产整体所增加之价值高于土地在建造工作物前之原价值,则作出此结合行为之人得透过支付该土地之原价值而取得该房地产之所有权;如行为人不选择取得该房地产,则该土地之主人享有下条所赋予之权利。
二、如所增加之价值等于或低于土地之原价值,则工作物归土地之主人所有,但该人有义务向作成工作物之人作出损害赔偿,其价额系按不当得利规则计算;如土地之主人就其土地与工作物之结合上存有过错,则上述之价额可按该过错之程度而被提高至有关工作物在结合时所具之价值。
三、作成工作物之人在进行工作时不知土地属他人所有,或曾获土地之主人许可作出该结合者,视为善意。
第一千二百六十条
(恶意在他人土地上作成之工作物)
恶意在他人土地上作成工作物者,土地之主人有权要求作成工作之人负担费用,将工作物拆除及恢复土地之原状,或有权选择透过支付按不当得利规则计得之价额而取得工作物。
第一千二百六十一条
(以非属自己之材料在他人土地上作成之工作物)
一、如一人以非属自己之材料在他人土地上作成工作物,而材料之物主并无过错,则土地之主人有权取得该等材料,但须向材料之物主赔偿其材料之价额及其遭受之其它损失,亦须向作出结合行为之人赔偿,金额为按第一千二百五十九条第二款之规定计得之价额与须向材料之物主作出之赔偿数额二者之差额。
二、如结合行为系出于恶意,则行为人须就材料之物主应获之赔偿负连带责任,并须在该赔偿额超过有关工作物对土地带来之增值额时,就有关差额向土地之主人承担责任。
三、如材料之物主在有关结合行为上有过错,则上条就作出结合行为之人之规定,对该材料之物主予以适用。
四、在上款所指之情况下,如作出结合行为之人系出于恶意,其与材料之物主须负之责任为连带责任,而按材料之价值与工费之比例分配有关不当得利之金额;如该行为人系出于善意,则材料之物主须就工费及其它损失向该行为人承担责任。
第一千二百六十二条
(播种或种植)
第一千二百五十八条至第一千二百六十一条之规定,经作出适当配合后,适用于播种或种植,但对第一千二百五十九条所指之情况则适用第一千二百五十八条法律效果部分之规定。
第一千二百六十三条
(建筑物伸延至他人土地)
一、如土地之主人在自己土地上建造建筑物时善意占据他人之一部分土地,且他人自占据开始时起计三个月内无提出反对,则建造人可取得该被其占据之部分土地之所有权,但须支付该部分土地之价额及弥补所造成之损失,尤其是弥补因可能导致其余部分之土地贬值而引致之损失。
二、对第三人在被占据土地上拥有之任何物权,均适用上款之规定。
三、如有关建造系由拥有地上权之人善意作出,或由因拥有其它物权而可在他人土地上建造并成为建造物物主之人善意作出,且土地之主人亦属善意,则此两人中任一人均可要求适用第一款之规定以取得所占据之第三人土地。
四、透过上款规定而取得之部分土地,须受规范该被扩充土地之制度所规范,且在内部关系中由被扩充土地之所有人承担有关之取得费用,但另有更公平之分担方式者除外。
第三章
不动产之所有权
第一节
一般规定
第一千二百六十四条
(物质性限制)
一、不动产所有权之范围,包括地面以上之空间、地面以下之地层,以及在该空间及地层内所包含之未被法律或法律行为排除在该权利范围以外之一切。
二、然而,基于第三人之行为所涉及之高度或深度,不动产所有人对阻止该行为之作出并无利益时,则不得禁止之。
第一千二百六十五条
(无主之不动产)
无主之不动产视为澳门地区之财产。
第一千二百六十六条
(排放烟气、产生噪音或类似事实)
不动产所有人得就由他人房地产所排放之烟气、烟垢、蒸气、气味、热气或噪音提出异议,亦得就来自他人房地产之震动或其它类似事实提出异议,只要有关事实妨害该所有人对不动产之使用,且超出邻居间应相互容忍之限度;为此事宜尤应考虑有关习惯、不动产之状况及性质。
第一千二百六十七条
(有害设施)
一、任何工作物、设施,或腐蚀性或危险性物质之储存,导致相邻之房地产有受不法损害之虞者,不动产所有人即不得在其房地产内建造或保留该等工作物、设施或储存。
二、如该等工作物、设施或储存已获有权限之公共实体许可,或已符合法律为其建造或保留所规定之特别条件,则仅于损害已实际发生时起,方可将其拆除或迁移。
三、在上述任一情况下,就他人所遭受之损失均须作出赔偿。
第一千二百六十八条
(采掘)
一、不动产所有人有权在其房地产内开凿坑道或井,亦有权进行采掘,只要不致破坏相邻之房地产为防止倾倒或泥土疏松而存有之必要支撑。
二、如基于所进行之工作使相邻之房地产所有人受到损害,则进行工作之人须向该等所有人作出损害赔偿,即使已采取认为必要之预防措施亦然。
第一千二百六十九条
(暂时强制之通道)
一、如为修葺楼宇或其它建筑物而须搭建建筑架、在他人房地产上放置对象、经过他人之房地产以运送工程所需之材料,又或作出其它类似行为,则该房地产之主人必须同意该等行为之作出。
二、一人欲拾回属其所有而因意外处于他人房地产之物或欲采摘其树上之果实,而不能在其本身之房地产内为之时,亦可进入他人之房地产;但该房地产之所有人得以交还该物或果实予物主而拒绝其进入。
三、在本条所指之任一情况下,房地产之所有人均有权就遭受之损失收取赔偿。
第一千二百七十条
(建筑物之倒塌)
如任何楼宇或其它工作物有全部或部分倒塌之危险,且其倾倒可能引致相邻之房地产受损害,该相邻之房地产之主人得按第四百八十五条之规定,要求须对损害负责之人采取必要措施以消除有关危险。
第一千二百七十一条
(水之自然排放)
一、低地房地产必须承受来自高地房地产之自然及非人为之水流,以及该水流带来之泥土及堆积物。
二、低地房地产之主人不得进行工程以阻碍上述水流之排放,高地房地产之主人亦不得进行工程以加剧该排放;但不影响在法律容许之情况下,可就有关排放设定法定地役权。
第一千二百七十二条
(防水工作物)
一、设有用以挡水之防水工作物或因水流变化而须建造新工作物之房地产之主人,有义务进行必需之维修,或在其不受影响之情况下,容许遭受损害或即将遭受损害之其它房地产之主人作出有关维修。
二、如因在房地产上之物料堆积或倾倒将阻碍水流,对第三人造成损失或危险而须从该房地产除去该等物料,则适用上款之规定。
三、凡分享工作物利益之房地产所有人,均有义务按其受益比例承担有关工作物之开支,但造成损害之行为人尚须承担其应负之责任。
第一千二百七十三条
(延伸至第三人)
一、根据本章规定,凡禁止房地产之所有人在其房地产上作出之事宜,亦禁止任何在同一房地产上行使权能之第三人作出。
二、根据本章规定,凡房地产所有人可阻止另一房地产主人作出之事宜,在前者房地产上拥有物权之第三人亦可加以阻止,只要其权利之行使会因该另一房地产主人之行为而受妨害。
三、在房地产上拥有债权之第三人,如因该等债权而有权使用按第一千二百零一条及续后各条之规定占有人可使用之保护占有方法,则上款规定亦适用于该等债权人。
第二节
划界之权利
第一千二百七十四条
(内容)
一、房地产所有人得要求相邻房地产之主人参与设定两人之房地产间之地界标志。
二、在有关房地产上拥有其它物权之人,亦得请求设定地界标志。
第一千二百七十五条
(划界方式)
一、划界应按各相邻房地产所有人所具之凭证作出;如无足够之凭证,则按各人占有之情况或按从其它证据得知之情况为之。
二、如根据上述凭证不能确定房地产之界限或各所有人拥有之面积,而该问题又不能透过占有之情况或其它证据解决,则应按受争议之土地平均分配予各当事人之方式进行划界。
三、如凭证所指出之空间大于或小于涉及土地之全部范围,则按比例减少或增加各所有人所占之部分。
第一千二百七十六条
(不罹于时效)
划界之权利不罹于时效,但因取得时效完成而取得之权利不因此受影响。
第三节
设置围障之权利
第一千二百七十七条
(内容)
一、房地产所有人得随时为其房地产建造围墙或篱笆,又或以任何方式为其房地产设置围障。
二、然而,如无事先安放划界标志,则不得在房地产间之地界上种植活篱。
第四节
建筑物及楼宇
第一千二百七十八条
(窗、门、露台之开设及类似工程之展开)
一、土地所有人在其土地上建造之楼宇或其它建筑物内开设直接面向相邻房地产之窗或门时,须在各有关之门窗工作物与相邻房地产之间预留一公尺半之距离,但不影响其它法例之适用。
二、如露台、有通道连接之天台或其它类似工作物被低于一公尺半之栏杆全部或部分围绕,则亦适用相同之限制。
三、如两房地产互相斜向,则上述之一公尺半距离系指以垂直量度之方式从上述工作物所面向之房地产量至新建造之建筑物或楼宇之距离;然而,如斜向度超过四十五度,则该限制不适用于该新建造之建筑物或楼宇之所有人。
四、房地产之间以马路、路径、街、巷或其它在公产土地上之通道相隔者,在计算房地产之工作物间应保持之距离时须将有关通道之空间计入。
第一千二百七十九条
(视线地役权)
一、违反法律规定而开设之窗、门、露台、天台、或违反法律规定而完成之类似工作物,其存在得导致按一般规定因取得时效之完成而设定视线地役权。
二、因取得时效或其它依据而设定视线地役权后,如相邻之供役地之所有人拟在其房地产上建造新楼宇或其它建筑物,则须在该新楼宇或建筑物与第一款所指工作物之前面及顶部之间预留最少一公尺半空间,方可获准建造。
第一千二百八十条
(窗洞、透光透气之通孔及有框格之窗)
一、窗洞及透光透气之通孔不视作列入法律限制之范围,相邻之房地产所有人可随时建造建筑物或副壁,即使遮挡该等洞孔亦然。
二、然而,窗洞或透光透气之通孔应设于距离地面或地板最少二公尺之高度上,且其任何大小之量度均不得超过十五公分;该等开口所在之墙壁或围墙之两面均须符合上述二公尺高度之要求。
三、第一款之规定适用于任何大小之开口,只要其亦位于距离地面或地板最少二公尺之高度上,且具有截面不少于一平方公分之固定框枝,而其形成之网格不超过五公分。
第一千二百八十一条
(檐溜)
一、房地产所有人在建造楼宇时,应使水流不致从檐蓬边缘或其它盖蓬边缘倾注在相邻房地产上;如无法避免,则应在房地产与檐蓬边缘或其它盖蓬边缘之间预留最少五十公分空间。
二、对上款规定之不遵守,可按一般规定因取得时效之完成而设定檐溜地役权。
三、因取得时效或其它依据而设定檐溜地役权后,供役地所有人即不得建造阻碍排水之楼宇或建筑物,并应为使水流在其房地产上排放及不损害需役地而进行必要之工程。
第五节
乔木及灌木之种植
第一千二百八十二条
(容许种植之情况)
特别法无相反规定时,可在不同房地产间之分界线上种植乔木及灌木;然而,相邻房地产之主人可拔除或砍下侵入其土地之树根、伸延至其土地上之树干或树枝,只要曾透过诉讼或诉讼外途径要求该树木之主人作出上述行为而其在五天内不予作出者。
第一千二百八十三条
(处于分界线上之乔木或灌木)
一、在分属不同人之房地产之分界线上生长之乔木或灌木,推定为该等人所共有;任一共同权利人均有权拔除之,但另一共同权利人则有权获得有关树木之一半 价额。
二、然而,如乔木或灌木系用作分界标记,则须经各共同权利人达成协议方得将之砍下或拔除。
第六节
中间之墙壁及围墙
第一千二百八十四条
(共有之推定)
一、两楼宇高度相同者,推定分隔两楼宇之整幅墙壁或围墙为共有;如两楼宇高度不相同,则推定墙壁或围墙中与较矮之房屋高度相同之部分为共有;但有相反之标记者除外。
二、农用房地产间之围墙,都巿房地产之天井或花园间之围墙,亦推定为共有;但有相反之标记者除外。
三、排除共有推定之标记尤其有以下两点:
a) 一房地产被围墙围绕,而与其连接之另一房地产之其它各面却未被相同之围墙围绕;
b) 仅在围墙之一面存有以整幅围墙之阔度支撑之任何建筑物。
四、在上款a项之情况下,推定围墙仅属于被围墙围绕之房地产之主人所有;在b项之情况下,推定围墙仅属于有关建筑物所在之房地产之主人所有。
第一千二百八十五条
(在共有墙壁或围墙上开设窗口或窗洞或进行建筑)
一、与他人共同拥有墙壁或围墙之所有人,未经另一共同权利人同意,不得在该墙壁或围墙上开设窗口或窗洞,亦不得进行其它改动。
二、然而,任何共同权利人均有权于共同墙壁或围墙建造楼宇以及插入梁或椽桷,只要不超过墙壁或围墙之中心。
三、如墙壁或围墙之厚度不足五十公分,则不适用上款最后部分所定之限制。
第一千二百八十六条
(共有墙壁或围墙之加高)
一、任何共同权利人均可将共有墙壁或围墙加高,只要其本人承担有关加高费用,并负责加高部分之一切保存开支。
二、如墙壁或围墙不能支撑该加高部分,则欲进行加高之共同权利人须自付费用将整幅墙壁或围墙重建,而欲将墙壁或围墙加厚者,则加厚部分须处于该共同权利人本身一方之空间。
三、并无支付加高费用之共同权利人,得透过支付加高部分之一半价额而取得增加部分之共有权。
第一千二百八十七条
(墙壁或围墙之修补及重建)
一、共有墙壁或围墙之修补或重建费用,由各共同权利人按其所占之部分及其自墙壁或围墙受益之比例承担。
二、如因仅对一名共同权利人有利之事实而导致墙壁或围墙倒塌,则只有该受益人有义务进行重建或修补。
三、共同权利人得按第一千三百一十条第一款及第二款之规定放弃有关权利,以避免承担修补或重建墙壁或围墙之义务。
第七节

第一分节
一般规定
第一千二百八十八条
(私用之水)
私人房地产之主人得自用以下所指之水及自由处分其使用:
a) 发源于其房地产之水或落在该处之雨水,虽被舍弃而未流出该房地产之界限;
b) 在其房地产之地下水;
c) 在其房地产内之湖及小湖,但湖水系由公共水流供应者除外;
d) 其它被法律定为私用之水。
第一千二百八十九条
(不能供航行亦不能供放排之水流)
私人土地之主人,对流经其土地之不能供航行亦不能供放排之水流,得自用及自由处分其使用。
第一千二百九十条
(用作储水或分流之工作物及不能供航行亦不能供放排之水流之底部)
一、用作水之收集、分流或储存之工作物,及上条所指水流之底土均属私人所有。
二、水流底土系指被水淹盖之土地部分,但不包括被水溢至方覆盖而通常为干燥之自然土地。
第一千二百九十一条
(水之征用)
一、在发生火警或其它公共灾难之紧急情况下,行政当局得不经任何程序或不预先作出损害赔偿而命令立即使用第一千二百八十八条及第一千二百八十九条所指任何为遏止损害或避免损害发生所需之水。
二、因上述之用水而造成相当之损害时,受害人有权收取损害赔偿,此赔偿系由因用水而受益之人支付。
第二分节
水之利用
第一千二百九十二条
(泉源及水源)
一、拥有泉源或水源之房地产之主人,得直接用该水及自由处分该水之使用权;但法律所规定之限制,以及第三人以正当依据取得该水之使用权者除外。
二、任何取得不动产所有权或任何设定地役权之正当方法,均得按具体情况而被视为取得泉源或水源之水之正当依据。
三、然而,仅在拥有泉源或水源之房地产内建有足以显示在该处收集水及占有水之可见及永久之工作物时,方有可能以取得时效取得权利;有关工作物之用途得以各种证据予以证明。
第一千二百九十三条
(低地房地产主人之权利)
低地房地产之主人得在其房地产内偶然使用流经该处之任何泉源或水源之水;然而,如因泉源或水源之所有人将该水作其它使用,以致该等房地产主人不能使用该水,则不构成权利之侵犯。
第一千二百九十四条
(雨水及湖水)
以上各条之规定,经作出必要配合后,适用于第一千二百八十八条a项所指之雨水以及同条c项所指之湖水。
第一千二百九十五条
(地下水)
一、房地产所有人可透过一般水井或自流井、坑道或任何采掘方式在其房地产开掘地下水,但不得妨害第三人因具有正当依据而取得之权利。
二、因开发地下水而使任何水之流量减少时,除以非自然之人工渗入方式收集水外,不构成对第三人权利之侵害;但不影响下条规定之适用。
三、第一千二百九十二条第二款及第三款所指之依据,视为取得地下水之正当依据。
四、所有人单纯给予第三人开发地下水之权利,而在有关依据中无明确指出所有人放弃其同一权利时,所有人之该项权利不因此而被剥夺。
第一千二百九十六条
(使用水之限制)
房地产所有人开发地下水时,导致供公用之泉源或水库之水有所改变或减少者,须就所造成之损害向澳门地区承担责任。
第一千二百九十七条
(保存之开支)
一、水之权利属于两名或两名以上之共享人所有者,全部共享人均须按其用水之比例支付为适当利用该水而须作之必要开支,并在发现水量或流量尽失或减少时,为能适当利用该水进行必要之工程及分析。
二、共享人在违反其它共享人之意愿下,透过放弃其本人之权利而使其它共享人受益者,其上述负担不得获免除。
第一千二百九十八条
(水之分割)
如应对共同利用之水进行分割,且在有关依据中无特别指明时,则分割应根据有关房地产之面积及需要而作出,并得按更能有效利用该水之方式而以流量或用水时间进行分配。
第四章
共有
第一节
一般规定
第一千二百九十九条
(概念)
一、如两人或两人以上同时在一物上拥有所有权,则存在共同所有权或共有。
二、各共同权利人或共有人对共有物所拥有之权利,份额虽可各异,质量必属相同;然而,在设定依据中就份额之分配无相反指定时,推定各人所占份额相同。
第一千三百条
(共有规则对其他方式之共同拥有权利之适用)
有关共有之规则,经作出必要配合后,适用于其它共同拥有权利之情况,但涉及该等权利之特别规定仍适用之。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警察警衔条例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七届第59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警察警衔条例》已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六次会议于1992年7月1日通过,现予公布,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 杨尚昆
1992年7月1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警察警衔条例
(1992年7月1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六次会议通过,主席令第59号发布)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人民警察队伍的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增强人民警察
的责任心、荣誉感和组织纪律性,有利于人民警察的指挥、管理和执行职务,根据
宪法,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人民警察实行警衔制度。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的警衔,依照《中国人
民解放军军官军衔条例》第三十二条的规定执行。
第三条 警衔是区分人民警察等级、表明人民警察身份的称号、标志和国家给予
人民警察的荣誉。
第四条 人民警察实行警察职务等级编制警衔。
第五条 警衔高的人民警察对警衔低的人民警察,警衔高的为上级。当警衔高的
人民警察在职务上隶属于警衔低的人民警察时,职务高的为上级。
第六条 公安部主管人民警察警衔工作。
第二章 警衔等级的设置
第七条 人民警察警衔设下列五等十三级:
(一)总警监、副总警监;
(二)警监:一级、二级、三级;
(三)警督:一级、二级、三级;
(四)警司:一级、二级、三级;
(五)警员:一级、二级。
担任专业技术职务的人民警察的警衔,在警衔前冠以“专业技术”。
第八条 担任行政职务的人民警察实行下列职务等级编制警衔:
(一)部级正职:总警监;
(二)部级副职:副总警监;
(三)厅(局)级正职:一级警监至二级警监;
(四)厅(局)级副职:二级警监至三级警监;
(五)处(局)级正职:三级警监至二级警督;
(六)处(局)级副职:一级警督至三级警督;
(七)科(局)级正职:一级警督至一级警司;
(八)科(局)级副职:二级警督至二级警司;
(九)科员(警长)职:三级警督至三级警司;
(十)办事员(警员)职:一级警司至二级警员;
第九条 担任专业技术职务的人民警察实行下列职务等级编制警衔:
(一)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一级警监至二级警督;
(二)中级专业技术职务:一级警督至二级警司;
(三)初级专业技术职务:三级警督至一级警员;
第三章 警衔的首次授予
第十条 人民警察警衔按照人民警察职务等级编制警衔授予。
第十一条 授予人民警察警衔,以人民警察现任职务、德才表现、担任现职时间
和工作年限为依据。
第十二条 从学校毕业和从社会上招考录用担任人民警察的,或者从其他部门调
任人民警察的,根据确定的职务,授予相应的警衔。
第十三条 首次授予人民警察警衔,按照下列规定的权限予以批准:
(一)总警监、副总警监、一级警监、二级警监由国务院总理批准授予;
(二)三级警监、警督由公安部部长批准授予;
(三)警司由省、自治区、直辖市公安厅(局)厅(局)长批准授予;
(四)警员由省、自治区、直辖市公安厅(局)政治部主任批准授予。
公安部机关及其直属机构的警司、警员由公安部政治部主任批准授予。
第四章 警衔的晋级
第十四条 二级警督以下的人民警察,在其职务等级编制警衔幅度内,根据本条
规定的期限和条件晋级。
晋级的期限:二级警员至一级警司,每晋升一级为三年;一级警司至一级警督,
每晋升一级为四年。在职的人民警察在院校培训的时间,计算在警衔晋级的期限
内。
晋级的条件:(一)执行国家的法律、法规和政策,遵纪守法;(二)胜任本
职工作;(三)联系群众,谦洁奉公,作风正派。
晋级期限届满,经考核具备晋级条件的,应当逐级晋升;不具备晋级条件的,
应当延期晋升。在工作中有突出功绩的,可以提前晋升。
第十五条 一级警督以上的人民警察的警衔晋级,在职务等级编制警衔幅度内,
根据其德才表现和工作实绩实行选升。
第十六条 人民警察由于职务提升,其警衔低于新任职务等级编制警衔的最低警
衔的,应当晋升至新任职务等级编制警衔的最低警衔。
第十七条 警司晋升警督,警督晋升警监,经相应的人民警察院校培训合格后,
方可晋升。
第十八条 人民警察警衔晋级的批准权限适用第十三条批准权限的规定。警司、
警员提前晋升的,由公安部政治部主任批准。
第五章 警衔的保留、降级、取消
第十九条 人民警察离休、退休的,其警衔予以保留,但不得佩带标志。
人民警察调离警察工作岗位或者辞职、退职的,其警衔不予保留。
第二十条 人民警察因不胜任现任职务被调任下级职务,其警衔高于新任职务等
级编制警衔的最高警衔。调整警衔的批准权限与原警衔的批准权限相同。
第二十一条 人民警察违犯警纪的,可以给予警衔降级的处分。警衔降级的批准
权限与原警衔的批准权限相同。人民警察受警衔降级处分后,其警衔晋级的期限按
照降级后的警衔等级重新计算。
人民警察警衔降级不适用于二级警员。
第二十二条 人民警察被开除公职的,其警衔相应取消。
人民警察犯罪,被依法判处剥夺政治权利或者有期徒刑以上刑罚的,其警衔相
应取消。
离休、退休的人民警察犯罪的,适用前款的规定。
第六章 附则
第二十三条 国家安全部门、劳动改造劳动教养管理部门的人民警察,人民法院、
人民检察院的司法警察的警衔工作适用本条例。
国家安全部门、劳动改造劳动教养管理部门的人民警察警衔授予和晋级的批准
权限,由国务院规定。
司法警察警衔授予和晋级的批准权限,由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参照
本条例规定。
公安部门、国家安全部门和劳动改造劳动教养管理部门中不担任人民警察职务
的人员,不实行警衔制度。
第二十四条 人民警察警衔标志的样式和佩带办法,由国务院制定。
第二十五条 本条例的实施办法由国务院制定。
第二十六条 本条例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内容提要: 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创设了公益诉讼、小额诉讼程序、实现担保物权的程序及督促程序与诉讼程序衔接四个新制度,上述新规定应适用于海事诉讼,在介绍海事诉讼特点的基础上,指出上述制度适用时需要明确的特殊法律问题,以期海事诉讼能准确适用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决定》已由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于2012年8月31日通过,自2013年1月1日起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简称《民诉法》)此次经历了全面的修改,创设了公益诉讼、小额诉讼程序等新制度,修改的条文涉及《民诉法》的各个部分。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海事诉讼特别程序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简称《海诉法司法解释》)第97条的规定,海事诉讼虽优先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事诉讼特别程序法》(简称《海诉法》),但《海诉法》没有规定的适用《民诉法》,因此,有必要认真梳理《民诉法》修订的内容,针对《民诉法》在海事诉讼中适用的特殊问题,择其要进行讨论,以期在海事诉讼中能准确适用《民诉法》。

  一、公益诉讼

  《民诉法》第55条规定,对污染环境、侵害众多消费者合法权益等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行为,法律规定的机关和有关组织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本条仅解决了公益诉讼的案件范围和主体资格问题。司法实践虽对公益诉讼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但鉴于中国公益诉讼的立法及实践仍处于起步阶段,对本条的“法律”应严格限制,仅限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颁布的法律。查阅现行立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未规定公益诉讼,中国关于公益诉讼原告资格的规定仅见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简称《海洋环境保护法》),该法第90条规定:“造成海洋环境污染损害的责任者,应排除危害,并赔偿损失;完全由于第三者的故意或过失,造成海洋环境污染损害的,由第三者排除危害,并承担赔偿责任。对破坏海洋生态、海洋水产资源、海洋保护区,给国家造成重大损失的,由依照本法规定行使海洋环境监督管理权的部门代表国家对责任者提出损害赔偿要求。”按照本条规定,民事公益诉讼限于破坏海洋生态、海洋水产资源、海洋保护区的案件,原告也限于依法行使海洋环境监督管理权的部门。

  国家“十二五”规划确立了海洋经济发展战略,党的十八大提出建设海洋强国、生态文明的战略目标和任务,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必将获得高速发展。与此同时海洋环境污染损害案件频频发生,对中国的海洋生态环境产生严重影响。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海事法院受理案件范围的若干规定》(简称《海事法院受案范围的规定》),海事法院可受理下列案件:海上或者通海水域的航运、生产、作业或者船舶建造、修理、拆解或者港口作业、建设,造成水域污染、滩涂污染及其他财产损失的损害赔偿纠纷案件;在海上或者通海水域、港口的运输、作业(含捕捞作业)中发生的重大责任事故引起的赔偿纠纷案件;海洋开发利用纠纷案件,其中包括对大陆架的开发和利用(如海洋石油、天然气的开采),海水淡化和综合利用、海洋水下工程、海洋科学考察等纠纷案件。船舶发生油污事故、海上石油钻井平台(如蓬莱19-3)发生油污泄漏事故等均可能导致海洋生态、海洋水产资源、海洋保护区的破坏,而根据上述受案范围的规定,此类损害赔偿纠纷应由海事法院受理,故根据《民诉法》和《海洋环境保护法》的规定,海事法院可以受理相关海洋环境污染的公益诉讼。

  因《民诉法》仅对公益诉讼的主体和案件范围作出规定,即使海事法院审理的公益诉讼还应优先适用《海诉法》,但《海诉法》作为特别程序法,其特别之处体现在海事方面,并非针对公益诉讼的特殊性。在法律、司法解释对公益诉讼没有作出特殊规定之前,其也应如同其他海事诉讼一样,适用《海诉法》和《民诉法》的规定,这会减损法律设立公益诉讼制度的效用,故海事法院应逐步摸索建立一套管辖、受理、审理、调解等符合民事公益诉讼规律的特别程序。

  就厦门海事法院审理的海洋环境保护公益诉讼而言,需要厘清的是原告的诉讼主体问题。《厦门市海洋环境保护若干规定》于2009年11月26日经厦门市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九次会议通过,于2010年3月26日经福建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四次会议批准,于2010年5月1日起实施,其制定的依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简称《立法法》)第63条第2款,属地方性法规,对发生于厦门市行政区域内的海洋环境污染案件具有约束力。该规定第9条规定:“对污染损害海洋环境或者破坏海洋生态、海洋生物资源、海洋保护区,给国家造成重大损失的,由海洋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其他行使海洋环境监督管理权的部门及其委托的依法成立的公益环保组织对责任者提出损害赔偿要求。”本条是根据《海洋环境保护法》第90条作出的关于公益诉讼的地方性规定,公益诉讼的原告主体包括海洋行政主管部门、其他行使海洋环境监督管理权的部门、受上述两部门委托的依法成立的公益环保组织。把受委托的依法成立的公益环保组织作为公益诉讼的主体,这有超出《海洋环境保护法》第90条规定的嫌疑,尤其是《民诉法》修订后,《厦门市海洋环境保护若干规定》第9条与《民诉法》第55条的规定相抵触,扩大了主体范围,属于下位法违反上位法规定,应按《立法法》的有关规定予以修改,厦门海事法院在审理海洋环境污染案件时应按《民诉法》的规定认定原告主体资格。

  二、小额诉讼程序

  《海诉法》第98条规定,海事法院审理事实清楚、权利义务关系明确、争议不大的简单的海事案件,可以适用《民诉法》简易程序的规定。在审判实践中,海事法院适用简易程序的案件不在少数,如某海事法院2011年适用简易程序的案件占所有诉讼案件的24.78% ,2012年为17. 05%,有的派出法庭适用简易程序的案件比例甚至达到70%,简易程序在海事诉讼中适用的效果良好。2012年修订的《民诉法》在“简易程序”章中增加小额诉讼程序,该法第162条规定:“基层人民法院和它派出的法庭审理符合本法第一百五十七条第一款规定的简单的民事案件,标的额为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上年度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百分之三十以下的,实行一审终审。”海事法院在级别上虽属中级人民法院,但仍属受理第一审案件的基层法院,且全国各个海事法院均设立了派出法庭,从《民诉法》的规定可知,小额诉讼程序属于特殊的简易程序,在符合《民诉法》第162条规定的情况下,海事诉讼也应适用小额诉讼程序。

  从标的额分析,海事案件中有符合《民诉法》第162条规定的案件。海事案件的诉讼标的悬殊很大,如某海事法院受理的案件中:2011年诉讼标的最大的为52 447 754. 6元,诉讼标的最小的为677.37元;2012年诉讼标的最大的为83 478 800元,诉讼标的最小的为2 406元。2011年诉讼标的额低于20 000元的案件有161件,其中有89个案件的诉讼标的额低于10 000元;2012年诉讼标的额低于20 000元的案件有104件,其中有58个案件的诉讼标的额低于10 000元。可见,部分海事案件标的额完全可能低于上年度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30%以下。

  如何准确把握小额诉讼程序适用的案件范围,《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小额诉讼程序审理民事案件相关问题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指出,符合《民诉法》第162条规定的下列金钱给付案件应当适用小额诉讼程序:借贷、买卖、租赁和借用纠纷案件;身份关系清楚,仅在给付的数额、时间上存在争议的抚养费、赡养费、抚养费纠纷案件;责任明确、损失金额确定的道路交通事故损害赔偿案件和其他人身损害赔偿纠纷案件;拖欠水、电、暖、天然气及物业管理费纠纷案件;劳动关系清楚,及在劳动报酬的给付数额和给付时间上存在争议的劳动纠纷案件;普通消费服务纠纷案件等。根据《海事法院受案范围规定》,船舶在海上或者通海水域进行航运、作业,或者港口作业过程中的人身伤亡事故引起的损害赔偿纠纷案件,船舶属具和海运集装箱租赁合同纠纷案件,船员劳务合同纠纷案件,与船舶营运有关的借款合同纠纷案件均属征求意见稿中可适用小额诉讼程序的范围。

  《海诉法》第116条规定,海事法院对确权诉讼作出的判决、裁定具有法律效力,当事人不得提起上诉,即确权诉讼程序实行一审终审。确权诉讼程序的设计以实现程序效益为目标,对适用确权诉讼程序案件的标的及法律关系的复杂程度没有限制,《海诉法》自2000年7月1日起施行至今,海事法院审理了大量的确权诉讼案件,就一审终审案件的审理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因此,小额诉讼程序有理由适用于海事诉讼。甚至可以考虑根据海事案件的具体情况,允许海事法院在适用小额诉讼程序时适当放宽诉讼标的额的限制;同时,在小额诉讼程序适用范围方面,也可根据海事法院的受案范围予以适当扩大,如可适用于船舶属具和海运集装箱保管合同纠纷案件等简单案件。当然,小额诉讼程序的适用目前仍处于起步阶段,将小额诉讼程序适用于海事审判并作出特殊规定需要进一步的实践探索。

  三、实现担保物权的程序

  所谓担保物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简称《物权法》)第170条的规定,是指担保物权人在债务人不履行到期债务或者发生当事人约定的实现担保物权的情形,依法享有就担保财产优先受偿的权利,但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担保物权包括抵押权、质权、留置权,具体到海商法领域,担保物权包括船舶优先权、船舶抵押权、船舶留置权、货物留置权、提单质权。《物权法》等实体法对担保物权的实现虽有规定,但并未明确担保物权的行使是适用诉讼程序还是适用非讼程序,造成实体法的规定没有相应的程序法作为支撑。

  修订后的《民诉法》在第十五章“特别程序”第196条、第197条规定了实现担保物权的程序:申请实现担保物权,由担保物权人以及其他有权请求实现担保物权的人依照《物权法》等法律,向担保财产所在地或者担保物权登记地基层人民法院提出。人民法院受理申请后,经审查,符合法律规定的,裁定拍卖、变卖担保财产,当事人依据该裁定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执行;不符合法律规定的,裁定驳回申请,当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实现担保物权程序的确立,实现了实体法与程序法的衔接,明确了担保物权的实现适用非讼程序,而非审判实践中一直采用的传统民事诉讼方式。当然,由于未采取诉讼模式,对担保物权的审查应尽量提供程序保障,甚至采取非讼程序诉讼化的做法,以确保准确审查担保物权。

  (一)船舶担保物权

  需要明确的是,船舶优先权属担保物权,适用《民诉法》担保物权实现程序的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商法》(简称《海商法》)第21条规定:“船舶优先权,是指海事请求人依照本法第二十二条的规定,向船舶所有人、光船承租人、船舶经营人提出海事请求,对产生该海事请求的船舶具有优先受偿的权利。”船舶优先权具有如下特征:基于法律规定、根据特定海事请求产生;指向船舶,不因船舶所有权的转让而消灭,具有追及当事船舶的效力;以对当事船舶的优先受偿为内容。以上述担保物权的定义来衡量船舶优先权,应认定船舶优先权是船舶担保物权的一种。这有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简称《合同法》)第286条规定的建筑工程承包人的法定抵押权(或称优先受偿权),建筑工程承包人也可适用《民诉法》第196条、第197条的规定实现债权。根据《海商法》第28条,船舶优先权应当通过法院扣押产生优先权的船舶行使,但实现船舶优先权的具体程序如何,《海商法》《海诉法》等法律没有特殊规定。在当事船舶被拍卖或责任人设立海事赔偿责任限制基金的场合,作为债权人的船舶优先权人,根据《海诉法》第111条、第112条的规定申请债权登记,如果其提供的是其他海事请求证据,而非提供证明债权的判决书、裁定书、调解书、仲裁裁决书或者公证债权文书的,则应依法提起确权诉讼,不适用《民诉法》规定的担保物权实现程序。除提起确权诉讼的案件外,根据现行《民诉法》,船舶优先权的实现应适用该法规定的实现担保物权的程序。由于船舶优先权未经登记也无需登记,因此,申请实现船舶优先权的案件应由产生优先权的当事船舶所在地的海事法院管辖。

  《海商法》第11条规定:“船舶抵押权,是指抵押权人对于抵押人提供的作为债务担保的船舶,在抵押人不履行债务时,可以依法拍卖,从卖得的价款中优先受偿的权利。”关于船舶抵押权如何实行,该条仅规定“可以依法拍卖”,是可以不经诉讼程序直接申请法院拍卖还是可以进行自力救济自行拍卖船舶,抑或是先经诉讼再走拍卖程序,上述问题均不明确。在诉讼实践中,抵押权的实行通常是经过诉讼程序,取得生效判决以作为执行依据,再拍卖抵押船舶实现抵押权。《物权法》第195条规定了抵押权实现的条件、方式和程序:债务人不履行到期债务或者发生当事人约定的实现抵押权的情形,抵押权人可以与抵押人协议以抵押财产折价或者以拍卖、变卖该抵押财产所得的价款优先受偿。抵押权人与抵押人未就抵押权实现方式达成协议的,抵押权人可以请求人民法院拍卖、变卖抵押财产。但实践中鲜有抵押权人与抵押人就抵押权的实现方式达成协议,《物权法》生效后,船舶抵押权仍通过传统民事诉讼的方式予以实现。

  《民诉法》生效后,船舶抵押权的实行应适用该法第196条、第197条的规定,即由船舶抵押人、船舶抵押权人或其他有权请求实现船舶抵押权的人向船舶抵押登记地法院或抵押船舶所在地法院提出申请,并由该海事法院进行审查。至于船舶抵押登记地法院的确定,因船舶登记港为船籍港,船籍港由船舶所有人依据其住所或主营业所所在地就近选择,船舶抵押登记向船籍港的船舶登记机关登记,故船舶抵押登记地法院实为船籍港所在地的海事法院。《海商法》第14条规定建造中的船舶可以设定船舶抵押权,在建船舶抵押权登记机关为船籍港所在地船舶登记机关,因此,建造中的船舶其抵押登记地仍为船籍港所在地。抵押船舶所在地法院一般是船舶被扣押地的海事法院,当然也不排除船舶未被扣押的情况,如抵押人主动申请拍卖船舶,此时抵押船舶未经扣押,其停泊地的海事法院享有管辖权。

  《海商法》第25条第2款规定:“船舶留置权,是指造船人、修船人在合同另一方未履行合同时,可以留置所占有的船舶,以保证造船费用或者修船费用得以偿还的权利。”如何实行船舶留置权,《海商法》没有进一步的规定,实践中,船舶留置权均通过诉讼程序实现。《物权法》实施后,就留置权实现的一般途径,《物权法》第236条第1款规定:“留置权人与债务人应当约定留置财产后的债务履行期间;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确的,留置权人应当给债务人两个月以上履行债务的期间,但鲜活易腐等不易保管的动产除外。债务人逾期未履行的,留置权人可以与债务人协议以留置财产折价,也可以就拍卖、变卖留置财产所得的价款优先受偿。”但从海事司法实践分析,《物权法》生效后船舶留置权人仍是通过诉讼实现船舶留置权。由于船舶留置权是以占有作为物权的公示方式,故在适用《民诉法》第196条时,并无担保物权登记地法院,而只有被留置船舶所在地海事法院。

  需要注意的是,《海诉法司法解释》第10条规定:“与船舶担保或者船舶优先权有关的借款合同纠纷,由被告住所地、合同履行地、船舶的船籍港、船舶所在地的海事法院管辖。”本条规定的管辖法院多于《民诉法》第196条的规定,由于《民诉法》第196条、第197条属实现担保物权非讼程序的特殊规定,《海诉法》对此无规定,且《民诉法》修订颁布在后属新法,故当船舶担保物权及优先权涉及借款合同时,其管辖应根据《民诉法》第1%条确定。

  (二)运输货物留置权

  承运人对运输货物的留置权因航线的不同适用不同的法律规定。《海商法》第87条规定,承运人的留置权是指应当向承运人支付的运费、共同海损分摊、滞期费和承运人为货物垫付的必要费用以及应当向承运人支付的其他费用没有付清,又没有提供适当担保的,承运人可以在合理的限度内留置其货物。该条适用于国际海上运输,承运人所能留置的是属于债务人的货物。《合同法》第315条规定:“托运人或者收货人不支付运费、保管费以及其他运输费用的,承运人对相应的运输货物享有留置权,但当事人另有约定的除外。”沿海货物运输承运人的留置权则适用本条,承运人所能留置的货物不以所有权为要件。

  《海商法》第88条还规定了货物留置权的行使,即承运人根据《海商法》第87条规定留置的货物,自船舶抵达卸货港的次日起满60日无人提取的,承运人可以申请法院裁定拍卖;货物易腐烂变质或者货物的保管费用可能超过其价值的,可以申请提前拍卖。拍卖所得价款,用于清偿保管、拍卖货物的费用和运费以及应当向承运人支付的其他有关费用;不足的金额,承运人有权向托运人追偿;剩余的金额,退还托运人;无法退还、自拍卖之日起满1年又无人领取的,上缴国库。分析《海商法》第88条可知,承运人申请法院裁定拍卖留置的货物及分配拍卖价款应不以诉讼程序为前提,只有在拍卖价款不足时才需要提起诉讼向承运人追偿。但在司法实践中即使承运人向法院申请拍卖货物,其留置权仍是通过诉讼程序确定债权并实现权利。在《民诉法》修订生效后,有必要根据该法第196条、第197条的规定重新审视《海商法》第88条的规定,《海商法》第88条其实是关于非讼程序的规定,确认承运人可直接向法院申请拍卖货物并从拍卖价款中优先受偿,而无需提起诉讼。在这种情况下,等于是《海商法》就国际海上货物运输承运人对运输货物留置权的实现有特殊规定,应优先适用。当然《民诉法》第196条、第197条规定内容涉及管辖与审查,与《海商法》第88条的规定并不冲突且起到补充作用,实现货物留置权案件的管辖及审查应适用《民诉法》的规定,即国际海上货物运输承运人实现其货物留置权的应向货物所在地海事法院申请拍卖。

  由于《海商法》第四章仅适用于国际海上货物运输,因此,沿海货物运输货物留置权的实现不能适用《海商法》第88条。在海事审判实践中,沿海货物运输中承运人留置权的行使应适用《物权法》第236条第1款规定的留置权实现的一般途径,但实际上承运人的债权仍是通过诉讼程序予以确定,这与国际海上货物运输中承运人留置权的实现方式无实质区别。沿海货物运输货物留置权的实现应适用《民诉法》确定的实现担保物权程序,承运人应向货物所在地海事法院申请拍卖,并由该院负责审查。

版权声明:所有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
京ICP备14017250号-1